全部 >>>科研宣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基础知识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基础知识

来源:晓红摘于http://zrbh.forestry.gov.cn


    建立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预先掌握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种类及其特点和传播途径,通过日常监测,对疫情的发生、种类及其可能随野生动物活动的扩散范围迅速做出判定,阻断疫情向人类传播的途径。

    一、基本概念

    疫源:携带并有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危险性病原体的陆生野生动物。

    疫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调查野生动物携带病原体本底,掌握野生动物种群迁移迁徙活动规律,发现、报告野生动物感染疫病情况,研究、分析、评估疫情发生、传播、扩散风险,预测疫情流行趋势,提出监测防控和应急处理措施建议,控制和扑灭疫情等活动的总称。

    二、监测范围

    作为储存宿主、携带者能向人或饲养动物传播造成严重危害病原体的野生动物。

    已知的野生动物与人类、饲养动物共患的重要疫病。

    对野生动物自身具有严重危害的疫病。

    在国外发生,有可能在我国发生的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的人或饲养动物的新的重要传染性疫病。

    突发性的未知重要疫病。

    三、监测的疫源疫病主要种类

    鸟类

    细菌性传染病:巴氏杆菌病(禽霍乱)、肉毒梭菌中毒、沙门氏杆菌病、结核、丹毒等。

    病毒性传染病:禽流感、冠状病毒感染、副粘病毒感染、禽痘、鸭瘟、新城疫、东部马脑炎、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病毒感染等。

    衣原体病:禽衣原体病(鸟疫)等。

    立克次氏体病:Q热病等。

    兽类

    细菌性传染病:鼠疫、猪链球菌病、结核、野兔热、布鲁氏菌病、炭疽、巴氏杆菌病等。

    病毒性传染病:流感、口蹄疫、副粘病毒感染、汉坦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狂犬病、犬瘟热、登革热、黄热病、马尔堡病毒感染、艾博拉病毒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猴B病毒感染等。

    其他可引起野生动物发病或死亡的不明原因的疫病。

    国家要求监测的疫源疫病。

    监测的主要野生动物物种兽类(灵长类、有蹄类、啮齿类、食肉类和翼手类等)和鸟类,特别是候鸟等迁徙物种和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四、监测的主要区域

    监测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域,包括集中繁殖地、越冬地、夜栖地、取食地及迁徙中途停歇地等。

    监测物种与人和饲养动物密切接触的重点区域。

    曾经发生过重大疫病的区域及周边地区。

    自然疫源地

    五、基本监测方法

    线路巡查:根据野生动物种类、习性及当地生境特点科学设立巡查线路,定期按路线进行巡查。

    定点观测:在野生动物种群聚集地或迁徙通道设立固定观测点进行定点观测。

    应急值守电话:监测机构应向社会公布应急值守电话,供群众在发现野生动物发生异常情况时,报告拨打。

 



编辑:gx053      更新时间:2011/4/17 11:25:30


主办: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地址:广西南宁市隆安县  站长:梁福勇  联系电话:0771-6650636 0771-66500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桂ICP备07009373号
程序版本号:INT.V2007  程序设计: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E-mail:gxlonghushan@sina.com

技术支持:赵国际 QQ联系56642488 在线帮助


声明:本站内所有内容归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